廣西天天干天天日木製品建造有限公司
全國免費服務熱線:400-001-6228
網址:http://www.nasos-skno.com
地址:廣西柳州市魚峰區西江路7號金泰商業廣場
28日,第六屆中國木製風雨橋國際學術研討會在重慶黔江區召開,33名海內外廊橋專家就中國廊橋曆史文化、科學藝術價值和廊橋文化的保護研究、傳承利用進行了探討。
“木構廊橋是中國傳統木結構中技術含量Z高的一類形式,在世界建築發展史上惟中國獨有。它顯示了中國古代橋梁工程技術領先於世界的成就。”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評選委員會專家、美國紐約州立大學地理信息係教授那仲良在考察重慶黔江濯水古鎮風雨廊橋時評價道。
木拱廊橋也叫貫木拱風雨橋、虹橋,是橋梁與房屋的結合之作。中國廊橋興起於秦漢,繁榮於唐宋,鼎盛於明清,是休憩場所、祭祀宗廟,亦是地標建築、交易市場和娛樂平台。
坐落於重慶市黔江區濯水鎮的風雨廊橋橋身為純木製結構,曾以303米的橋長,被冠以“亞洲第一廊橋”美譽。2013年11月,該廊橋發生火災,橋麵上的木質建築被燒毀。隨後,當地啟動了風雨廊橋修複與延伸工程。現以658米全長亮相的風雨廊橋正式被學界評定為“世界第一風雨廊橋”。
“濯水風雨廊橋建築組群橫跨兩江,在營造技藝上注重借鑒傳承了土家族地域文化特色,亭、台、樓、閣形態豐富,造型多元。其建築特色、規模、工藝在亞洲罕見,是中國少數民族特色建築的突出代表,堪稱中國廊橋文化的典例。”中國廊橋研究會副會長兼秘書長、上海交大中歐建築研究中心主任劉傑認為,風雨廊橋作為地方的特色名片,可推動當地旅遊建設向前發展。
“西方和中國都有石拱橋,但木拱廊橋隻有中國有,且留存至今,頗具價值。”那仲良透露,木拱廊橋之所以聞名於世,源於其獨特的營造技藝。“2009年,木拱橋傳統營造技藝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急需保護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那仲良認為,通過投入人力、物力,組織開展多樣化的廊橋文化保護和傳承活動,可激發社會各界對木構廊橋的關注,對中國傳統建築技藝的傳承和保護起到積極作用。
重慶黔江區政府副區長楊通勝表示,下一步,當地在保護好風雨廊橋的同時,還將發掘廊橋在現代城市建設中的作用。提升濯水“世界第一風雨廊橋”品牌效應,結合曆史文化,實現社會、環境與經濟效益綜合發展。